关键词:结构工程;基坑支护;结构施工
引言基坑工程是一项复杂化、多元化工程,若基坑支护方案不当、荷载取值不准确、支撑结构设计失误,都可能导致基坑塌方等工程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日前,在基坑工程中发生的工程事故概率要比卞体工程高得多,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合理设计也是建筑设计中的重点。
工程概况某建设项日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总建筑面积为13.6万mz,其中检测组团一(质检)单体建筑面积3.6万mz;检测组团一(纤检)单体建筑面积万mz;检测组团二(能源检测)单体建筑面积万mz;科研综合竹理组团单体建筑面积2.4万预留实验室建筑面积3.6万本场地与基坑工程相关的土层自上而下分布素填土:黄红色,湿,松散,为人工近期堆积,卞要由粉质粘土组成,上部含少量碎石,层厚基坑设计参数:C=10 kPa}cp -80,淤泥质土:灰色、灰黑色,有光泽,饱和,流塑状,局部含腐朽植物、贝壳及粉细砂,十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顶板埋深1.00^-32.50 m}层厚,实测击数1 ^-3击;基坑设计参数,粉质粘土:黄红色,稍具光泽,湿,可塑状为卞,局部硬塑,粘性一般,含多量粉细砂,十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顶板埋深3.40 ^-32.00 m层厚,实测击数5一13击;基坑设计参数:C=15 kPa, cp一100,本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区东侧红线Sm外存在一宽约8m的河流,同时由于场区存在透水砂层,故该河流水体与场区内水系联系紧密。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原则场地现地面相对标高约一1.30 m,基坑底相对标高为一5.00^-6.10 m,故本基坑开挖深度为。士0.000为绝对标高本项日地下室周边环境开阔,地下室范围内并不存在建筑物与市政道路,结合本基坑开挖深度与周边环境情况,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围打‘结构平面布置应满足地下室边墙外界尺寸要求,并按规范允许的支护结构受力变形、施工误差等要求进行放线施筑,深度应满足地下室净空要求。
基坑支打’结构应方便基坑开挖、地下室结构及防水层的施工施工阶段支打‘结构最大水平位移控制值为,报警值为基坑支打’结构仅作为地下结构施工的临时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2年,开挖完成后暴露时间不应超过一年,否则应会同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视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基坑深度、面积和周边环境,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如下由于基坑周边场地开阔,故采用顶部放坡局部直立)+多排搅拌桩重力式挡墙的支打‘方案本基坑的设计共分11个剖面,根据对应最不利}i}i孔资料的计算结果并结合类似工程的经验进行支护结构设计如基坑开挖时边界条件发生变化或土层情况与地质勘察资料不符时,基坑支护设计将作相应的修改施工要求、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施工要求支打’结构施工前,应仔细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竹线情况,并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和竹线权属部门共同研究,确保竹线的安全和i1 :‘常使用。
支打’结构施工前,应仔细查明场地周边的可能地下障碍物,并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共同研究,确保搅拌桩、钢竹及放坡施工的可行性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做好基坑顶部截水及基坑内部排水工作,保证坑底不被长时间浸泡。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支护结构范围内的地面堆载不得大于10 kPa,设计出土日不得大于20 kPa;坡顶排水沟外侧应做硬地化,厚度不少于基坑应按设计工况进行分层、分段、对称开挖,严禁超挖,以保证支护结构受力均衡搅拌桩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搅拌桩按下列顺序进行施工桩位放线开挖导槽,槽深宜为宽度比桩径增加施工机械就位。
制备水泥浆搅拌桩施工(工艺采用4搅4喷法施工机械移位。
搅拌桩施工参数应符合以下要求施工前做工艺性试桩,以确定各项日施工技术参数,其中包括:灰浆水灰比、灰浆泵压力、料罐和送浆竹压力、输浆量等水泥标号42.5R,水泥浆水灰比为,每米水泥用量65 kg,施工时宜用流量泵控制输浆速度,注浆泵出日压力应保持输浆速度应保持‘常量搅拌桩提升速度不pJ超过搅拌机机架安装就位应水平,导向塔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位偏差不得大于桩径偏差不得大于桩体施工中出现停浆时应保证搭接长度不小于lm,搭接时间间隔不应大于24 h,否则应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措施注意事项在开挖基坑土方前,搅拌桩必须达到30 d龄期,目要达到1.0 MPa设计强度,基坑开挖可通过流水作业施工实现上述搅拌桩龄期要求。搅拌桩外侧钢竹需成孔后下放,随后注浆处理,注浆体强度不得低于施工工序说明基坑顶部按图纸要求修坡,并设置喷硅面层施工工程桩边桩(中部工程桩可同时施工待工程桩边桩施工完毕后紧随施工搅拌桩,并完成内插钢竹及压顶板施工待搅拌桩龄期及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挖下层土方,但水平开挖范围不得大于若基坑底需做换土处理,换填厚度不得大于300 mm,否则需报设计复核验算,同时每次换填范围不得大于基坑监测与检测安全监测工作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监测单位承担,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的安全监测措施施工中应遵循“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及时将监测数据提交设计人员,监测报告必须要有评价意见,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分析监测数据,必要时应调整设计方案,提出加固措施各监测项日在基坑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目不应少于两次本基坑工程监测内容及监测要求,应由监测方在施工前提出方案,经业卞、设计及监理方确认后实施,基坑工程监测要点详见图
论文网 代写论文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论文之家 代写工科论文
www.123l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