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语言文化;性别
语言学界对性别因素的研究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界,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零散研究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和系统研究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至今)①。
人类关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1664年。当年,人们读到了一篇关于加勒比人的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的文章。据报道,当欧洲人首次到达小安的列斯群岛并且与居住在该岛的印第安人接触时,他们就发现男人和女人说不同的语言。男人所说的话与女人所说的话区别非常大。男人的语言中有很多特别的词语,但女人所使用的一些词语男人从来不用,否则就会被人讥笑②。赵蓉晖③认为语言与性别研究的最早文献是1665年罗博尼福特(Robnefort)所著的一书。1913年,毛特纳(F Mauthner)指出,社会和历史原因决定了语言中存在有性别差异。他在分析了社会各阶层人们之间的交际之后,发现了一系列男性和女性在言语行为上的差异。他认为,创造语言的新用法是男人的特权,女性只能接受男性创造的语言。毛特纳(F Mauthner)还指出,所谓“女性语言”的出现同古希腊戏剧艺术的传统紧密联系。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毛特纳(F. Mauthner)认识到,社会对女性语言的接受是有一段过程的,这说明社会中男女两性地位的不平等会直接影响到语言的社会化过程。像毛特纳(R Mauthner)这样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去考察语言的方法在当时来说是具有开拓性的④a 1922年,月一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在其颇具影响的语言学著作《语言:本质、发展及起源》(Language: It's Na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中专辟一章介绍了女性语言的诸种表现及特点,阐释了女性在词汇和句子构成等方面的差异⑤。这是最早从语言学角度对性别和语言的研究。1923年,他在出版的《英语的发展与结构》一书中又指出英语是他所熟悉的所有语言中最男性化的语言①。
年,美国语言学家萨王尔发表了《亚纳语中的男人和女人的言语形式》,进一步肯定了语言中存在性别差异。此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逐渐成为人类学和社会学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然而,这一时期对于语言中性别因素的研究还是零散的。
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语言与性别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学问题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1966年,美国“全国妇女组织”成立,把妇女解放运动推向高潮,妇女要求与男性平等,包括在言语上的平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社会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的影响波及到语言学界,进一步推动了语言与性别研究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语言学家,如莱考夫(Lakoff ),特鲁吉尔,齐墨尔曼( Zimmerman ),韦斯特(West)等。他们在己有的语言与性别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造成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和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并试图动用有关人的全部科学知识来进行语言学的描写,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其研究结果甚至成功地影响了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此后,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一批知名语言学家纷纷出版语言与性别研究的专著,将这一研究引向深入。值得一提的是,年4月在美国纽约大学召开的第44届国际语言学会的大会中心议题就是“性别与语言(Gender&Langvuage) ”,这充分表明当代语言学家已经把性别当做语言学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来全面深入地探讨。
在中国,对语言与性别作系统研究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门开放,包括社会语言学在内的西方研究理论与研究成果被引入中国。1979年,国内出现介绍语言与性别研究的论文(王文昌,1979;何自然,1979),从那时起,语言与性别的研究在国内不断升温,发表论文数量呈逐年递增之势。研究内容也不断深入,由最初的简单介绍西方语言(主要是英语)中的研究成果转为独立自主地研究英语、汉语及国内各少数民族语言中的语言与性别问题。孙汝建、白解红、赵蓉晖、杨永林还出版了这方面的专著①。学界也发表了有关语言与性别研究的综述文章②。国内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围绕语言与性别展开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有关国内语言与性别研究的各类文献一览可见附录。
从研究内容上来说,语言与性别研究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关于语言与性别的差异研究;二是关于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研究;三是语言性别差异和语言性别歧视的成因研究。
论文网 代写论文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论文之家 代写 英语论文
www.123l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