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政治论文。教育;法学
盯要使新教育中国化,至少要合于下列四个条件一、合于中国的国民经济力;合于中国的社会状况;能发扬中国民族的特点;能改良中国人的劣根性。“庄泽宣的这篇文章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本土化运动的真正开始。
一现在,一般对于教育本土化的认识是:认为任何教育必定是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只有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中,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才能获得自身的生长与发展。①”法学中国化“。《山东社会科学》近年来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讨论法学中国化的问题。所谓”法学中国化“命题的主旨并不是反对西方文化,而是针对西方文化过度在中国漫延而采取的一种警示性提示。它告诫人们,产生于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中的各种理论与中国文化土壤的结合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因而,如何使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在碰撞中成长,从而中国文明融入世界文明,并使我们的理论在不背离世界文明的前提下解决中国问题,是我们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所以,法学的中国化不是排斥西方文明,而是要借鉴吸收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但这种借鉴与吸收是立足于中国的历史,是要解决中国的问题,是要衔接中西文化,不至于出现文化的断裂。②总之,西方法学的中国化,”指的是西方法学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相融合,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独特的精神实质的中国法学的过程与结果。“⑧可见,一般意义上所谓的”中国化“,其意义无非是将外来理论应用于中国环境、解决中国问题、获得中国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形成中国版本的理论。这可以说是理解这一问题的普遍共识,是解释”中国化“问题的主要思路,也是一种非常朴素的理解方式。事实上,当”中国化“概念在20世纪二、三十年年代开始得到普遍应用的时候,对于”中国化“的解释便大致如此:1933年全盘西化论者陈序经针对教育的中国化问题曾指出:”所谓新教育的中国化的最大理由,大约不外以为专从西洋贩来的教育,总不免有了合于中国的国情和需要的地方。假使能合中国的需要和国情就是叫做中国化。“01939年张申府在回应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时候亦曾提出:”许多外来的东西,我们以为,用在中国就应该中国化。而且如其发生效力,也必然地会中国化“,”但令自己作得了主宰,但令把用在中国的东西都斟酌着中国化,使它切合中国的国情,这样子,都可利用之,既用不着什么疑惧,更不必作什么排斥。“①历史学家稽文甫也认为:”我们要‘中国化,’,要适应着自己的需要,把世界上许多好东西都融化成自己的“,”‘中国化’的含义,当然是说把本来非中国的东西化成中国的,它是以吸收外来文化为其前提条件的“,”所谓‘中国化’者,只是世界性的文化,经过中国民族的消化,而带上一种特殊的中国味道而已。“②
论文网 代写论文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论文之家 代写政治论文
www.123l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