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教育理论 要素主义
研究的缘起我有幸在Ifu立之年重返大学校园,从2000年至今,我的求学经历可以用“南征北战”来形容,从家乡沈阳到南国福州再到北国春城长春,八年来无论物质上多么医乏,我始终没有放弃精神上的追求。硕士二年福建师范大学比较教育专业的学习使我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历史与发展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硕士阶段我的研究重点是国外高等教育,撰写了《英、澳、新二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由十深感自己的教育理论功底薄弱,博士阶段,我选择了教育学原理专业,在对古今中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钻研中,我的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了西方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实践研究,重点是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与美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从1983年著名的《国家处十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到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大大小小的改革文件不断推出,由十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霸主地位,世界各国对其教育改革都极为关注,都想深入了解与研究一个世界顶级发达国家的教育是如何为其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的。我国教育研究者对美国教育的关注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这一潮流下逐渐升温的,目前可以说对美国教育研究的重视超过对其它国家教育的重视,除了专职教育研究人员外,一些旅美学者也从切身经历与体会中对中美教育进行比较,一些著名学者在对中美教育进行评论时,有截然不同的结论,如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教育虽然以灌输为主,但在中国现有状况下,对十绝大多数年轻人,中国式教育更好,因为它可以使的人中规中矩地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对他们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Ifu在美国则比较放任,50%-80%的年轻人常常念得乱七八糟,难以成才,美国教育只给少数具有潜力的学生创造了发展的空间,因此中国的教育传统应继续发扬。Ifu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中国的教育传统不利十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评价和选拔机制不利十创新人才的脱颖Ifu出,高等教育也缺乏创新与活力,教育必须进行全面改革,否则会阻碍中国的未来发展。两种结论是从基础与创新两个不同的角度比较中美教育得出的,因此可以说中美教育各有长短,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好,哪个不好。由十基础教育在教育体制中的重要性,笔者非常关注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任何教育改革都是受社会传统、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现实状况所决定,同时,也会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近年来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因是什么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层面如何?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效如何?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笔者的脑海,激起了笔者的研究欲望,在导师的认可、鼓励与支持下,笔者决定以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为观测点,通过对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历史起源、发展阶段的回顾,以及对当代要素主义代表人物的思想介绍与分析,根据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定与微观层面的学校改革实践,阐述要素主义在美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政策层面的影响作用,归纳要素主义教育理论对我国的教育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论文之家 论文代写 原创论文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解决论文问题 代写论文 www.123l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