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预算软约束;不良贷款;国企信贷融资
在中国现实中,尽管预算软约束将国有企业的信贷融资转化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注入,但是这种融资方式存在着内在矛盾,因而具有不可维持性。下面我们尝试从转型经济学中的银行“预算软约束”理论出发,利用国有银行“救助投机”这一概念对此进行分析。
引入新项目竞争机制的“救助投机”模型我们首先从基本的两时期模型开始。假定存在两个时期,n个国有企业,一个国有银行和一个政府。在时刻0,每个企业产生一个需要单位资本的项目。a部分的“好”项目在每个时期中都产生可验证的回报凡和不可验证和转移的私人利益凡。1-a部分的项目为差项目。如果企业选择努力,则一个差项目能够产生与好项目相同的收益。如果企业选择不努力,则项目将产生可验证的0收益和私人利益BP。我们假定企业无任何自有资本,必须全部依赖银行融资。银行拥有资本,但在时期O不能区分好项目与坏项目,但在时期1的末尾可观察到项目的产出。
银行有权终结或清算所贷款项目,也可为所贷款项目提供再融资或救助。一个坏项目如果在时期1之后被终结,能够产生一个可验证的清算价值L。如果以新增1单位资本的成本被再融资,将产出可验证的收益和不可验证的私人利益BP。政府关心的是社会福利,即包括可验证的收益和不可验证的私人利益两项。政府并不直接将资本提供给企业,而是依赖金融中介9。政府唯一的工具是在时刻。将资本注入银行(代表着初始的注资额C),以及在时期1的末尾将资本注入银行(代表着救助G)。这是因为,我们假定政府只能观察到银行的流动性,或只知道好项目和坏项目的整体水平,且即使在时期1的末尾也不能区分好项目和坏项目。
博弈的结构和时序如图4-3。政府在时刻0给银行注资Co,然后个企业向银行申报投资项目。由于无法区分好项目和坏项目,银行给所有项目都提供1单位贷款。在时期1,拥有坏项目的企业选择努力或不努力(NE)。在时刻1,时期1的投资项目的产出实现,银行观察到产出,进而知晓企业的努力程度,但政府无法观察到产出。银行随后就不努力企业的坏项目(收益为o>向政府要求救助。在确认银行将救助企业后,政府再次给银行注资c,。值得注意的是,在时刻1有受硬预算约束的项目首次出现并向银行申请贷款,即有新项目进入,形成对旧项目的竞争。如果得到贷款,这些项目将在时期2被执行。因此,银行在时刻I的策略集为(救助旧项目(B),清算旧项目且投资新项目在时刻2,所有的收益都实现,博弈结束。我们规定新项目的收益为,其中势为银行筛选新项目的成本,进而Rg意味着经筛选之后的新项目为好项目的收益。因此Q&I策略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为专妇,我们用R,表示,L是旧项目的清算价值‘
论文网 代写论文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论文之家 代写工程类论文
www.123l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