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社会主体;公共产品
、供给主体的理性经济人特征对供给的影响公共产品基本属性与经济人的理性相冲突,使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陷入困境。政府、私人(营利组织)、农民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都具有理性经济人特征,而理性经济人在集体利益、公共利益和合作行动中往往是非理性的,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必然导致政府供给与农民需求脱节、私人供给主体缺失、农民的搭便车行为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供给主体的能力对供给的影响供给主体能力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不仅因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数量的增加和层次的提升而影响供给,而且还会因决定着供给主体的供给能力而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产生影响。一是对政府供给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财力比较充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筹措渠道较多,筹资方式也多样化,因此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方,政府的财力极其匾乏,大多数属于“吃饭财政”,且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导致这些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缺乏。二是对私人供给的影响。首先,当收入水平提高后,人们对于个性化公共服务的超额需求在不断增加,此时规模化生产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对于那些仅满足普通消费者使用的公共产品来说,其公共性在降低,就会出现专为这些人提供公共产品的组织,比如农村近年来大量出现的私立中小学校;其次,原来由于规模经济和提供门槛的限制,私人无法和无力提供的一些公共产品的供给,会因居民支付能力的提高而变得相对容易,比如小型水利设施可以由居民个人或联合提供。再次,居民收入的增加,一方面提高了农民供给公共产品的经济能力以及受教育水平,增强了其自发供给公共产品的主动性和参与供给决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得钟市居民(包括社会公众和单位)具备了自愿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能力。这些都会极大地促进私人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论文网 代写论文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论文之家 代写社会论文
www.123l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