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文化;学前教育;
、从文化的维度考察全球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从文化的维度考察全球化对中国教育影响的研究认为,全球化作为中国教育重要的文化背景,通过对中国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等产生影响而对其带来挑战。在教育目的方面,认为全球化使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置身适应多元文化世界的能力,从注重培养“国家公民”转向注重培养“世界公民”以及由此会可能引发民族认同危机(肖月娥,2001;杨颖,2005;张雨桐,2007,杜静,2007)。在教育内容方面,强调注重双语课程、环境课程及理解课程等文化多样性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向受教育者揭示世界各民族和各种文化的异质性而非同质性的规律(乌巧志辉,2001;李庶泉,2003 2004)。在教育方法和手段方面,全球化使教师更倾向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教学法,在教学上更多依赖于信息科学技术(庞红卫&方凌雁,2001)。
、从教育的社会学基础强调中国地域文化对学校教育的意义该类研究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与教育改革不能忽视其所处地域文化的特点,这是由教育的社会学基础所决定的。地域文化因为具有地域性、亲缘性和稳定性等特点而对于学校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课程设置等环节应该将地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依托地域文化推进学校教育各方面的改革(陈大路、谷晓红,徐亚英,2008;程福强,2008;赵峰,、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发挥学校教育的地域文化功能该类研究认为学校教育具有传递、传播和创造文化的功能,教育的过程是对文化的选择、改造与重组的过程(和学新,1997;徐学莹,1997)。据此,全球化背景下学校教育应如何应对“全球化”对地域文化的挑战,主要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强调通过学校教育捍卫“地域文化安全”,即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阐释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文化认同,保持民族文化个性(文侃,2002;林伯海,2002;孙立梅,2003;赵英臣,2004;陈明红,2004;高捷,2005;刘燕玲,2006;李海亭,2008)。另一种观点强调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不简单地认同文化的同一化或西方化,而是通过学校教育在对地域文化传递过程中渗透对其他文化的传播、理解与尊重,实现把地域文化和其他外来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处与和谐(徐丽吴育红,2004;崔岐恩&钞秋玲等,2005;高承华,2006;向海英,2006;王旭升,2007;杜静,2007;孙元涛&胡春红,
论文网 代写论文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论文之家 代写文化论文
www.123l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