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宪法 原意注意 思想
对原意主义方法论的研究,不仅涵盖宪法学、法理学范围,而且还需要哲学、语言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积累,因此在方法上需要借助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综合地加以运用。本文采用了比较法方法、语义学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以及分析实证方法。比较法方法根据其比较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宏观比较法和微观比较法。宏观比较法是比较大的法律问题,如对法律体系、法律制度进行比较;微观比较法是就具体的法律问题、法律条文进行比较。基于我国宪法解释理论研究薄弱的现实,本文对美国宪法解释中的原意主义方法论的研究就属于宏观比较法的范畴。将原初意图主义与原初文本主义进行比较则是使用了微观比较法。在对原意主义的概念进行阐释时,对原意主义的概念使用了语义分析方法。研究原意主义在美国宪政历程中的发展演变时采用了历史方法的研究进路。由于宪法解释方法的实践性极强,本文选取了美国司法审查史上的一些重要案例,将宪法解释理论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实证研究。
国内关于宪法解释方法问题的专题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的专题研究更是属于空白。笔者认为,将原意主义方法论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具体而言可能的创新之处有首先,对美国原意主义方法论进行了系统的全方位的分析与论证,对于中国宪法解释方法论的完善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填补空白之效。首次提出了原意主义的类型划分,根据对于先例的重视程度、对于解释目标的态度将原意主义划分为强硬原意主义与柔性原意主义、严格原意主义与温和原意主义。将原意主义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指出原意主义理论的发展演变与美国宪政发展历程密切相关,与宪法存身于其中的社会的整体变革、政治运动的发展以及道德观念的变迁密切相关。从人民主权、一成文宪法、分权制衡机制、宪法中立原则等多重视角对原意主义进行了正当性证成。与此同时,分析了原意主义在方法论、民主视角、文本理论以及分权制衡机制等诸多方面所遭遇的质疑以及所做出的辩驳,尤其是指出,原意主义与司法能动主义之争的实质在于对司法权在宪政体制中的恰当角色的不同认识。过分强化司法能动主义倾向将会给法院带来沉重的政治负担,侵蚀其自身存在的基础。法院应当寻求在司法克制框架下的适当的能动。最后对原意主义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评析,揭示了原意主义维护民主与法治的积极意义以及自身的理论局限性。
其次,研究方法创新,采用比较法方法、语义学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分析实证方法,将宪法解释方法研讨与案例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再次,材料创新,依据大量的第一手英文资料完成。笔者掌握了关于美国原意主义方法论以及美国宪法解释的30多本著作以及100多篇论文。三年来翻译整理了18万多字的英文资料。
需要做出说明的是,本文涉及大量英文人名。已为国内学者所广泛接受的固定化的中文译名,本文一律沿用,比如博克、斯卡里亚、却伯等。其它一些不为国内学者所熟知的英文人名,本文查阅两本手册进行了中文译名工作,以求译名的规范化。一是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二是李慎廉等编著:《英语姓名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一年版。
论文之家 论文代写 原创论文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解决论文问题 代写论文 www.123l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