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人力资源 高校教师 管理模式
高校的发展状况已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高等学校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惊人的契合,高校的发展壮大是跟国家的发展基本同步,大学几乎就是这个国家和地区区域兴旺发达的标志。
现代大学在意大利半岛首次出现来,代表着文艺复兴的兴起,意大利也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祥地;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英国诞生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然后美国涌现出哈佛大学等一流大学,标志着美国在全世界强权政治的确立。
上述高校与国家的发展表明,高校在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大量的经过高等教育训练的专才一,没有科技创新的人才储备,就不可能获得或保持大国的地位。伟大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王耀刚,2006 )。可见高等学校的发展状况已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①人力资源管理已日益成为高校发展的保证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的人才资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因此如何合理配置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注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更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使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适应社会、高校教师的素质适应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年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实施本纲要提供人才保障②。1999年北京大学的以“岗位设置、竞争上岗”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我国高校人事改革中产生较大的反响③。而该校2003年设置“终身教职”、“非升即走”为分配制度改革,掀起了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改革的巨大浪潮。
创新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问题已日益成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核心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与水平。但高校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一定的问题,阻碍着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虽然近年来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竞争、激励创新模式的引入以及师资队伍结构建设得到了不断完善等。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问题仍然是高校创建高水平大学的主要问题。
首先高校尚未从人力资源建设的角度,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其次高校尚未真正认识人才资源的战略地位,尚未以国际化眼光审视、配置教师队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标准模糊,不仅是数量标准模糊,质量标准、结构和效益标准也模糊。第四,管理思想落后,缺乏投入产出的计量分析和科学预测。
对创新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其目的在于建立起充满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营造生动而有活力的人才成长环境,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在客观需要与本人的知识和能力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为知识创新、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贡献力量。所以,创新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大学教师整体素质,既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国家建设若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有关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正在朝着这个目标积极努力,但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体制才能够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目前尚未发现成熟的研究成果。因此本博士论文选择《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之家 论文代写 原创论文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解决论文问题 代写论文